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温故而知新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巴黎。四十年后,俄国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大国的颜面尽失,国内亦是农民起义不断,动荡不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重振国威,临危受命的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程标准: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A:近代化是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制社会转型的过程。B: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思想观念——工业化、全球化城市化、都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理性化、科学化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1.英法通过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途径比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2.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上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特征十分明显3.中国走了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俄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阅读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回答:1.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2.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局限性?(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表现及原因2.局限性(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表现及原因(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原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农民富农地主富农赎地农民雇佣劳动力使用雇佣劳动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反映了俄国什么历史现象?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表现及原因(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市场政府制定了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进行结果: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的过渡(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表现及原因2.局限性(1)(2)(1)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2)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3)发展很不平衡。(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措施2.结果3.局限性(1)政治体制上,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了富农和工商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的自治机构;(2)司法制度上,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法制化的气息。观察p100漫画回答:1.“”文明是指什么?2.“”到西伯利亚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欧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思想等2.说明改革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三)军事近代化(四)教育近代化(五)思想近代化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一)对改革的评价(二)社会矛盾的表现(三)沙皇遇刺(四)革命的继续(一)对改革的评价1.性质2.根本目的3.局限性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旧矛盾未彻底解决,新矛盾又不断产生。(二)社会矛盾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