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是怎样炼成的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背景:浙江教育学院近期正在主持国家级课题《特级教师成长因素研究和培养策略》的研究。2009年7月,该课题组选择我本人作为样本进行了书面访谈,以下是我的书面回答。1.您的职业幸福感如何?影响您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幸福感不过在一念之间。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对职业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越是强烈、越是高频,职业幸福感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职业幸福感处于高位状态。对于这个话题,我想谈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我觉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是一个职业问题,如果我们的视域始终囿于教师职业本身,可能我们永远体认不到职业幸福感。我个人以为,这是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生命的问题,职业幸福感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就教师的专业成长看,说真的,我们其实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但为什么我们依然找不到职业幸福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生命的学问、生命的修养、生命的教育。牟宗三先生在《关于生命的学问》一文中指出:“人们只知研究外在的对象为学问,并不认生命处亦有学问。人只知以科学言词、科学程序所得的外延真理为真理,而不知生命处的内容真理为真理。所以生命处无学问、无真理,只是盲爽发狂之冲动而已。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我以为,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越外求离真实的幸福反而会越远。职业幸福感只能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它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不能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起来、膨胀起来、氤氲起来。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幸福感却因了人的职业境界的不同,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们的职业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体验幸福的那刻清净、灵动的心。因此,我们在将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投向外在于生命的专业的同时,更应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去观照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心灵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第二,我觉得当我们真正具备了关于生命的学问和生命的修养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职业过程中体认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是的,我们说,一方面教师职业充满劳绩,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教师职业同样充满诗意。有了生命的境界,我们完全能够诗意的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同样是上课,缺乏生命修养的教师,为上课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契合。教师是活在下一刻的,是活在等待之中的,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种种意义和价值全部让位给了结果,老师在苦苦等待中,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无情地遮蔽了。而具有生命学问和生命修养的教师,他是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他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彻底敞开、全然进入、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率性而为、高峰体验”等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进入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因此,无论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还是从体认职业幸福感的角度,我以为我们都需要“生命的学问”。2.您的职业压力如何?您是如何理解职业压力的?答:从某种角度说,我的高位职业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消解了我对职业压力的感受。不是没有压力,也不是压力不大,而是无暇顾及压力的存在,更无心放大、夸张压力对我的影响。《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痛苦为阴,则幸福为阳;压力为阴,则动力为阳。有职业就有压力,这是自然之道。这样想来,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几分。对幸福,要敏感;对压力,要钝感。一个人的钝感力,可以有效抗压。压力带来的紧张与焦虑,只要适度、只要能够悦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