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VIP免费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_第1页
1/3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_第2页
2/3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_第3页
3/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等词2.继续培养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志向重难点:1.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立志原因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弄清文章脉络学习过程:一、创始情境,质疑自探1.你们为什么而读书?2.出示周总理的图片,介绍周总理生平及主要事迹,介绍当时社会状况3.板题,解题(1)周恩来总理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越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解题:中华——中国崛起——兴起(3)质疑: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出示自学提示:(1)读:正确流利(2)读:看看文章写了哪几件事?2.生自学3.小组交流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出示词语:模范胸怀惩处吵嚷租借地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风和日丽(1)学生认读(2)分段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2.解决第二个问题:分段,概括段意:(1)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借地,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2)周恩来在租借地看到一位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帮助,反遭训斥,从而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告诉大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巡、嚷”2.读《同步拓展阅读》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立志原因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出示名人对周总理的赞叹(课件),齐读。周恩来总理不仅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在他去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示哀悼之情。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复习词语:风和日丽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得意扬扬中华不振疑惑不解衣衫褴褛指生读提问:与“中华之崛起”意思相反的是哪一个词?(中华之不振)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用笔画一画,批一批感受。(不要满足找到一处)2.学生自学3.小组交流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交流第一部分:体会“疑惑不解”的一连串的问题是什么?读出语气2.交流第二部分:出示重点段: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1)文中集中描写了四种人的外貌、动作、神态,自由读一读谈感受。(气愤、可怜等)想一想:妇女在哭诉什么?洋人在想什么?中国巡警在训斥什么?(2)这件事给少年周恩来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情此景一直萦绕在他心里,让他难以平静。出示:从租借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谁也说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3)小练笔:他在想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中国妇女不仅(),而且();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中国巡警不仅(),而且();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那个洋人不仅(),而且()。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还可变为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的形式练习)(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拓展阅读:《大江歌罢掉头东》和《中国少年说》2.课后收集名人成长故事、爱国名言、励志名言,办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周恩来听见看到立志疑惑不解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