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潘旭东发表于2006-9-1814:47:39我们常听到有的老师感叹:“我不怕学生笨,就怕学生不想学。”笔者认为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它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寻求正确结论,笔者做了一定的尝试。一、利用故事,激发联想中学生都爱听有趣的故事,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谚语等,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怎样鉴定王冠是不是纯金制的?曹冲称象的根据是什么?阿基米德为何能移动地球?为何“真金不怕火烧”?为何“下雪不冷化雪冷”?等等,这些丰富的物理资料若能恰当地用在物理课堂中,既生动有趣,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二、设计悬念,激发求知欲悬念是触发兴趣的情境之一。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是老帅常用来设计导人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发”、“令人深思”。物理课中可有意识地安排-_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与物理学科内容密切联系的小实验,及生活中常见的但学生又一时无法解释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纸盒为何能烧开水?旧日光灯管两端为阿会发黑?小鸟为何能像炮弹一样撞毁飞机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逐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但悬念可设立过多,不然就形成厂多中心,必然分散情趣,反而达不到预定效果。三、设计惊诧,触发激情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使之产生竟有此事之感,从而引发对问题的再认识,形成深刻难忘的印象。【例1】质量为7.9kg的正方体铁块静止放置在面积为0.5m的水平桌面上,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Ρ铁=7.9×103kg/m3按学生的常规思维:F=G=mg=7.0kg×9.8N/kg=77.42Np=F/S=77.42N/0.5m2=154.84Pa这时只需对学生说:“若否定你的结论,你能接受吗?”学生便会引起惊诧,产生探求真谛的强烈愿望。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上述解答看似有理,其实有错误,原因是:学生由于受已知的桌面面积因素的干扰,而忽视了铁块底面积这一隐蔽性因素的缘故。正确解答应为:铁块的体积V=10-3m3立方体铁块的边长a=0.1m铁块的底面积S=a2=10-2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