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初中数学的教学”自2003年秋季开始,广州市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实验以来,本人从学习课标、熟悉教材、探索教法到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一套教法,感触最深的有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测试评价。一.重视课堂教学,创建积极的情感氛围数学知识给人的感觉是抽象难懂、内容枯燥无味。因而许多学生不喜欢学数学。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节引人入胜的数学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下面以“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笔者对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解分式方程:生:解得x=21师:怎样解?生1:方程两边同乘以(x+3)(x-3)去掉分母。(预习过的少部分学生)生2: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化为整式方程。师:表扬学生,简要介绍分式方程的解法。师:同学们解分式方程=,看谁解的又快又准。(教师巡视,很快发现有几个学生解出x=1,及时表扬。部分学生在着急,不知如何解,还有少部分学生解不出,这时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谁能说出你是怎样解的?”)生3:方程两边都乘以(x+1)(x-1)去掉分母可求得。(预习过)生4;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得,化简后得,不会解此方程。生5:补充:是完全平方式,方程可写成,所以x=1。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表扬生5,说明不是什么时候使用生4的方法都简便)但是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请想一想,为什么?)生(齐):答案不是x=1吗?(很吃惊的样子)生6:原方程无解。师:为什么?生6:因为当x=1时,分式方程中的分母为零,没有意义。师:太好了,你解释的很好。(此时,教师引出“增根”的概念,然后板书“检验”的过程)做选择题:方程=的增根是()1A.x=1B.x=-1C.x=0D.不存在生(齐):选A(不假思索)师:答案不对生:当x=1时,分母为零,为什么不对呢?(思考……)生7:(2分钟后)明白了,原方程有解,它的解是x=0或x=-1师:非常好,同学们要明白那“不适合原方程的根是增根”(进一步解释“增根”的概念)1.尊重所有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总觉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虽然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但总有一种是最优化的,教学中自然会把自己的想法、思维过多的强加给学生,然而“强拗的瓜不甜”,如果学生以和老师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而老师为了讲清楚题目的意思,而不顾学生“处境”。那么可想而知,学生能真正接受老师的讲解吗?而教学片段中教师则是让学生做数学,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能力,而不是让他们看数学、听数学。片段中的生3、生4和生5有各自的思维方式,是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尽可能多的表扬和激励学生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使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片段的学生1回答:“明白了,原方程有解,它的解是x=0或x=-1”。其实教师并不知道学生1是否真正理解“增根”的概念,但能抓住关键,加以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他们自信心,促进他们主动发展的欲望。3.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参与感。教学片段中的选择题,教师的一句“答案不对”可以说是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师没有立刻解释错因,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2分钟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