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分析《尊重幼儿以心育心》庾婉华案例描述1、自私的轩轩4岁的轩轩是中班转到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等等。在集体活动中,轩轩常会因为同伴不小心的碰撞而相向,大声吵闹,对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不良影响。今天区域活动刚结束,孩子们都去盥洗室小便洗手,忽然听见孩子在喊:“庾老师,轩轩又玩水了!”我走过去刚想批评他,轩轩马上抱着我,大声在说:“下次我再也不会了。”第二天,轩轩又如是抢别人的玩具,而且还高声分辩:“我很喜欢这些玩具,所以希望天天和它们完。”我安慰了其他的小朋友,轻轻握着轩轩的手往前走,心里却认真琢磨起教育轩轩的方法。2、合理的忽略轩轩吃饭说个不停,老师多次提醒后告诉轩轩:“我希望我的朋友快点吃饭,可以和我一起玩。”另一个孩子听了,马上走过来说:“老师,我吃完了,我们做朋友。”轩轩听了,马上哭了起来,我走过去说:“老师在外面等你。”然后就出去了。轩轩哭了一会,见没人理她,就赶快低头吃饭,而且很快就吃完了。看见走上来的轩轩,我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老师不等你吗?”轩轩不好意思的笑了。3、我们一起分享轩轩带来了一本《灰太狼和喜羊羊》,色彩丰富,内容有趣。小朋友都围过来看,我夸奖说:“你这本书真好看!”轩轩笑咪咪地告诉我:“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在大洋书城买来的。”说完就得意的将书揣在了怀里,生怕被周围的小朋友碰坏了。这时,有几个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说:“哇,这书真好看,轩轩,给我看一下好不好?”“不行不行,都不给你们看。”轩轩毫不犹豫的回答。彦彦又问道:“那我们一起看,好不好?”“也不行,这是我的书呀,我不给你看。”这时,彦彦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我走了过去问:“轩轩的书可真好,颜色鲜艳,内容丰富,你们和轩轩一起看书时,要爱护图书,由轩轩来翻书,书就不会弄坏了。”“不行,他要看可以让他妈妈买”。见轩轩非常的固执,小朋友便扫兴的离开了。午餐过后,吃好饭的小朋友都坐到走廊上玩拍纸游戏,拍纸都是彦彦和妈妈一起做的。刚吃完饭的轩轩拿着小椅子朝我兴冲冲的走来,我知道轩轩最喜欢玩拍纸游戏了,于是,我说:“彦彦每次拿玩具来都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有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老师请你发拍纸”。站在一边的轩轩听见后,愣了好一会,马上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也请小朋友看我的书,你也请我发拍纸好不好?”“好的,大家一起分享是开心的事情”听到轩轩的话我高兴的回答道。今天轩轩能尝试站在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宝贝,我高兴地表扬了他好几回,强化他的行为,激起孩子心中原有的美好情感。案例分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经了解,轩轩在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要大人围着他转,而且自尊心很强,难以接受批评,常常用哭来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而孩子一贯养成这种行为方式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动不动就哭”这种行为方式也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的。当孩子运用哭来解决问题时,教师有责任让孩子明白用哭来达到不合理的要求是行不通的,应明确地指出其缺点,让孩子意识到由此引发的后果。尽管孩子存在缺点,但教师应用自己智慧把孩子朝好的方向引导,在实施教育中,要尽量显示出宽容接纳的一面,树立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的形象,让孩子愿意靠近你,而且要有耐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案例反思1、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教育要与生活密切结合。“生活既教育”,《纲要》中渗透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幼儿社会性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并且是为了社会性生活而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幼儿行为习惯乃至品质的培养不是讲解、说教、灌溉就可以奏效的,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渗透,体现在幼儿的整日生活中,它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2、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幼儿社会性品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和关怀的良好环境,选择适宜的时机和场合教育孩子,不宜在进行集体活动或大庭广众批评孩子,这样会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