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发表于《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2005年第12期)以诗证史诗中有史以诗证史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主张“诗史互证”,从诗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行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本文就试图把近十年高考试题中“以诗证史,诗中有史”的真题进行简单的梳理,并模仿这些真题设计若干试题,以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高考真题▲(2002年上海,17)“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颂赞的是……(C)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解析:从诗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颂赞的是湘赣边界起义。▲(2005年全国,18)“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C)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解析:诗文中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社会状况和天宝危机之后荒凉的社会情况,杜甫就生长于这个时代,经历了唐朝的由盛转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2005年全国,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C)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解析:从诗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湘赣边秋收起义。▲(2005年上海,6)“簷(yn)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D)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可知,唐代商品经济繁荣,市场可以大量供应茶叶,涌现出茶商这样的商帮,为此唐代社会饮茶风气盛行。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据该题要求答案是D。▲(2002年上海,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连昌宫词(节录)唐•元禛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1)诗中的“开元”是___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__。(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那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参考答案:(1)唐玄宗姚崇宋璟杨贵妃(2)原因:唐玄宗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解析:本题以唐代诗人元禛的诗文为载体,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阅读理解材料,并从诗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本诗文中所示时间,即唐玄宗时期,而且材料揭示了唐玄宗后期朝政的变化。第(1)问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开元”为唐玄宗年号,“姚宋”则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被重用的两个有才能的人:姚崇、宋璟,而“妃子”则是指杨贵妃。第(2)问中“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从帝王本身统治的腐败这一角度来分析,切忌不要把责任完全推到杨贵妃身上;“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安史之乱”。▲(2003年上海,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述怀(宋)李纲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震四方?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该诗中的(1)胡骑指什么?(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3)中原指什么地方?(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参考答案:(1)金兵。(2)求和或投降政策。(3)河南省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如答汉族地区、宋朝疆域、黄河流域等也可)(4)金兵入侵、皇帝荒淫、主和派得势,李纲是主战派。解析:首先,从诗歌的作者判断相关的背景—北宋时期,宋金之间发生战争,李纲主张抗金,反而受到排挤,结果金军占据黄河流域,北宋灭亡。其次,从背景知识入手回答相关的具体问题,如:胡骑、退避、中原等。再次,对于李纲渴望自强,应结合其境遇去分析,因为境遇恶劣,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实现,故而生出自强的愿望。▲(2004年上海,3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3)“春愁”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