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要目中有“人”摘要:在前不久进行的中国城市设计上海论坛上,中国综合开发讨论院讨论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李津逵提出”城市设计与经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受到业界的一致关注。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中的太多遗憾李津逵认为,中国城市面貌在过去 10 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局面开始得以缓解,城市设计吸引了全世界著名的设计机构,城市公共空间质量迅速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得到了世界银行的高度评价。 但是,在城市建设中缺少个性、缺少对人的关怀,使城市建设还有太多的遗憾。 一是城市只重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搞市政广场、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大草坪、宽公路,而忽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这些密切关系市民利益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这种在公共产品提供中轻重缓急倒置表现出一种不妥的政绩观。 二是破坏性的建设和建设性的破坏使城市的记忆丧失把城市中人们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赖以维持的整个组织结构的基础清除掉了。当推土机把旧城区变成空荡荡的平地开始新的建设的时候,常常意味着把原来城市中人们几个时代的合作及其对城市的忠诚也一笔勾销。而这些城市文明的恢复远不像重建一片房子和一条街道那样容易。 三是过分强调城市的美化运动,讨论城市的”化妆”艺术多,讨论人的需求少,使城市居民成了城市的观众,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关注人的社会需求: 城市建设中应有的永恒主题 1. 以人为本就要关注人的需求,呵护人的尊严。 城市设计思想家们要讨论人的行为,例如大多数人每次步行活动半径为 400~500 米,人们可能看清别人和活动过程距离在 20~100 米,这就说明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配置要有均衡度,以居民在出门步行 500 米内可以进入为最理想的配置;同时,每一个公共空间并不需要尺度过大,过大的空间并不让人感到亲切。 李津逵认为,城市的财宝隐藏在她的空间之中,美好的城市空间是以人为本的空间,红学家周汝昌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两个字”体贴”。现在,不少的城市广场烈日照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有”禁止游人入内”的草坪,草坪的边缘虽有打磨光滑供人闲坐的石阶,然而上面没有树荫,坐上去其热难挨,何来的体贴? 其次,空间要讲究意境。人不仅具有生理的需求,还会有文化上的需求,特别是中国文化讲究空间中的诗意。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就是空间的”会心处”。 2. 以人为本就要协调各种人群的利益,做大城市蛋糕。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