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出自中国教育家陈鹤琴之口。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怎样的学生算是“好”?“好”又是指哪些方面?指学业成绩,还是指品德行为?这里陈鹤琴先生没有明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所说的考分高低。如果仅以考分高低来衡量,名言就会立刻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毕业后取得成就的,很多是上学期间并不起眼,甚至一度是被老师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戒除浮躁心理,要学会等待,切勿“一棍子打死”,“任何时候都不能急于作最后的结论: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他命该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年陈鹤琴先生提出这样的口号,我想,大抵也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提醒教育者不要轻易对学生丧失信心,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吧。这句话是一句勉励性的话,不能从纯逻辑理解。众所周知,爱迪生被自己的老师抛弃了,但爱迪生是一个失败的人吗?陈鹤琴对孩子无限的热爱,自然会讲出勉励教师的话。因此,把这句名言当作自己的教育信念,强调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相信并努力把每一个学生“教”好,这或许是我们对待这句名言的应有态度。我想,这与陈鹤琴先生提出此说的初衷应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