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青曲中心小学王小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青曲镇中心小学的王小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第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教材通过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德国风情画卷,内容丰富,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是一篇精美隽永的好文章。本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在讲述德国民风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教材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学生在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的同时,一是丰富优美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全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结合写作背景,紧扣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二)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四、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这篇文章精美隽永,我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质疑研读课文,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主要用对话形式进行展示和呈现。这样设计,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同时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会运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2、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展示交流。这样设计,主要是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五、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和准备,我计划按照如下思路来开展本课时的教学工作。第一环节:谈话揭题,激情导入。1、首先,我从人类的共同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切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表现出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喜爱老师,愿意和老师合作学习。相机联系我们生活实际向学生提问:“你们家养花了吗?”“养在哪里?”“是给谁看的?”学生回答的是我们中国的民俗风情,此时,老师话题一转,告诉学生众多与中国民俗风情不同民族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很爱花,但是,他们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就是德国人民。这节课,我们就和季羡林老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感受这别样的民俗风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了急于想知道和了解这个“奇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