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安全发展会议讲话同志们:在第二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向参加会议的国务院安委会组成单位和各方面的领导同志,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安全生产事业、为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本届论坛以“唱响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性,准确把握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丰富完善以12项治本之策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进一步提高认识、指导实践,促进安全生产“落实年”、“攻坚年”的各项工作,推动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为党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为使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会议设置了“安全发展·安全文化”、“安全发展·安全理论和政策”两个分论坛。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希望大家围绕主题,据实而论、建言献策、集思广益。下面我就指导支撑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和政策措施体系,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先谈一些认识。一、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在研究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其要点包括:一是“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学习会上说:“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安全发展”指导原则以来,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第1页共9页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渐趋稳定、逐步下降、最终实现根本好转的安全生产发展周期。重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致力于改善安全生产状况,走“安全发展”之路,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总体趋势,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遵循“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安全生产列为专节,规定“十一五”期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35%,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25%;上述两大约束性指标与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共同纳入了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各地、各重点行业领域“十一五”规划也都确定了与国家目标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目标。国务院安委会连续4年实施了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逐级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初步实现了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社会和谐进步各方面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二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这一方针反映了随着安全生产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上的逐步深化。构成安全生产方针的三句话,分别明确了安全生产在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首要地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性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综合治理”进入安全生产方针,体现了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表明了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在对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进行积极治理的基点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才能扭转被动,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长治久安。三是“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各地政府和各级行政首长安第2页共9页全生产守土有责,为官一任须保一方平安。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度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抓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