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岳阳楼编制:张明珠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课时计划:一课时知人论世:略一、三吏三别二、复习导入:杜甫《登高》三、整体感知:朗读、齐读、个读。1、首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2、颔联主要写什么?3、颈联主要内容?4、尾联抒发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二、赏析文本: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人联想到了曹操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2、“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当堂演练阅读《旅夜书怀》回答下列问题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2《扬州慢》导学案编制:张明珠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2、了解《新城道中》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同上课时计划:一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预习提示:1、苏轼: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2、姜夔,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__________________。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扬州慢》。著有《白石道人诗集》、集中存诗180余首,词80多首。3、写作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3、写作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播放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二、赏析文本:(一)解读小序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句了吗?(二)赏析词作上阕: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32、“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1、扬州依旧吗?如果不是,那什么原因使得它不再繁华?4、战争给扬州留下了什么?下阕:1、下片中哪个字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3、昔人已去,现实依旧,扬州曾经最繁华的地方现在还剩下些什么呢?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6、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品读佳句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