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关于分组教学的几个问题陕西省陇县曹家湾镇中心小学王小奇蔚红军韩立福教授创立“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以来,我校积极实施此教改项目,以革除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验,凸现出了“高效课堂”的优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教师在课堂中也比较轻松和自由。但是,由于在推开此实验的过程中,我校是逐步逐年级推进的,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的年级时间长,有的年级时间短,表现出来实施水平也高低不同。尤其是刚开始实验的班级,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总是无人讨论,或小组中只有小组长一人自说自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无法真正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分组教学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高效课堂”教学要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组。根据韩立福的“高效课堂”理论,课堂学习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对全班学生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分组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许多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忽略了分组的重要性,不进行深入分析,只根据学习好坏大概确定一下分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上课时小组内无人讨论或成为组长一言堂的天下。在“分组”问题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严格控制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为6人。如果人数超过6人,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距离发言学生太远,听不清内容,而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干脆一言不发,影响学习效果。6人小组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小组长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也在小组长的帮助下能张口说话,若是更多的人数,小组长有心帮助,但时间有限,也没办法顾及。2、分组时注意组内男女人数的均衡、性格的差异及学科特长。小学阶段女同学发育较早,她们的语言能力也比同年龄的男生强,所以每个小组至少有1-2名女生带动整个小组积极发言讨论。有些学生性格外向,善于发言,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在分组时,每个小组必须有1名善于发言,语言能力好,又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激发整个小组的活力。小学阶段以语、数科为主,普遍现象是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数学学习好,而女生的想象能力强,语文学习好,还有的情况是有些学生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那么在分组时每组当中应照顾语、数成绩的差异,应基本达到人数对半。3、组内要进行严格的分工。一般情况下,每组设组长1名,记录员1名,语、数学科长各1名,汇报员1名,若其它学科要设学科长,可以酌情增设。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科长和汇报员两个角色较为重要,学科长主要职责是检查预习情况,组织小组学习。汇报员主要职责是把本组的学习成果用语言向全班同学汇报。因此,学科长必须由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的同学担任,而汇报员则由口才好的学生担任。4、给小组定目标,用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组训、组名、组牌就是这种目标的体现。一般情况下,组训、组名要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具有很强的激励性,比如“尖刀组”,意为如尖刀一样,所向无敌。组训要简洁、押韵,与组名内涵一致,主要起一个鼓舞士气的作用。如“尖刀组”的组训就为“锋利无比,勇争第一”。二、“高效课堂”要深入开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小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效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思维、语言等各种活动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众多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在“高效课堂”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过一些善于表达的学生外,很多学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在正式气氛下说话。那么,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强制学生发言,使这部分学生敢于开口说第一句话,从而打破学生难于开口的情况。具体可以这样做:在一节课的学习讨论中,在第一轮汇报中由汇报员汇报,在第二轮汇报中由学科长根据情况,请组内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汇报,在汇报前,可以把一些发言要点记在纸上,使他们首先不至于无话可说,等到练习几次以后,可以逐渐要求他们丰富语言,逐步提高表达能力。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培养其它不善于发言的学生了。等过上一月时间,学生基本上在课堂上就能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