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预习提示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揭示课题。“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通过了解白杨的品质,悟出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已经把白杨这课背景资料了解一下,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文中父子三人走进新疆,走进课文《白杨》。板书课题:白杨二、领略白杨的形态美1、看教学挂图,观看白杨的样子和它的生长环境,对白杨的外观有较直观的认识(解读:大戈壁、浑黄一体)读第一自然段。2、出示投影:寻人启事我是一棵贪玩的小白杨,生长在遥远的西部大戈壁,前几天,我一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的爸爸一定会很着急的,我也很想我的爸爸,可我找不到我的爸爸了。同学们,我的爸爸的特征是__________,如果你们有谁看到我的爸爸,请告诉我,我一定让我爸爸重谢你。小白杨月日根据这个启事,同学们自己读2~14自然段,边读边画,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然后归纳一下帮助完成寻人启事。三、体验白杨的精神美1、分角色朗读2~14自然段看看谁的话意味深长。(爸爸的话单单是讲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吗?还讲了什么?)2、指导读14自然段。3、从中你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精神?四、欣赏建设者的奉献美1、小白杨找到爸爸后给兄妹送来了感谢信,信中说兄妹的爸爸与大白杨有许多相似点。(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来找这相似点,可以小组组讨论。2、兄妹看了这封信后,有许多疑惑,他们只知道一些最简单的事,读──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读──(出示投影片,引读16自然段)3、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4、小白杨还送给兄妹一幅画:父亲变成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兄妹俩变成两棵小白杨。你能告诉我小白杨为什么送这幅画吗?说说理由。五、展示孩子的创造美其实我们教室就有31棵小白杨,你们将怎样建设我们的新疆呢?六、激情总结(同时播放小白杨歌曲)七、课后拓展小练笔:我为西部开发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