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偷懒”老师的高招VIP免费

“偷懒”老师的高招_第1页
1/3
“偷懒”老师的高招_第2页
2/3
“偷懒”老师的高招_第3页
3/3
“偷懒”老师的高招不当老师前,只了解教师精神的崇高,当了老师之后,你的生活是不是只剩下了“累,累,累”?课上要教学,课下管学生,好不容易忙完学校的工作,下班后作业还要判、课件还要背,平时,还有评职称、赛课、听课等着你,好像只有三头六臂,才能做个好老师。如果再赶上了期末,那更是要出题,给答案,判卷子,登分,事情总也忙不完。圝圝可能有人会说,老师这个职业就是要有为教育事业做出奉献和牺牲的觉悟,勤勉是基本准则,如果这点都做不到,就不用当老师了。但是,老师也不能把自己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不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勤奋,不看清方向的勤奋可是不科学的哦!因此有人说,好老师要学会正确地“偷懒”,快来学几招,做个高效的“偷懒”教师吧,与您分享七大“偷懒”法则!偷懒法则一:在劳累的工作中给自己放个假,体味阅读的快乐好老师的准备总不在一时,而在随时随刻。一位历史老师曾经这样总结他对备课的态度:“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吧,多读书,是一种积极的偷懒模式只有脑子中的储备够用,授课中的能量才能传达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偷懒法则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你还在办公桌旁苦苦备课吗?你还在绞尽脑汁揣摩教学设计吗?那你就Out了!其实勤劳的你,只是没发现,备课思路的源泉一直都待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注意到。其实,你完全可以尝试请一些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参与到你的教学设计中,听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自己表达出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喜欢的教学模式等等。学生的表达让学生学会思考,让你找到教学的难点和针对方向,双向教学,切实坐到三不讲原则——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让你的备课不再抓瞎,作为教师的你,还不快来尝试一下吗!偷懒法则三:发散式教学,鼓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分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独揽大局的角色,那责任十分重大,又要管好纪律,也要吸引住学生的精神,还要控制时间把教学进度赶完。是不是很容易身心疲惫?但是口若悬河地讲了那么久,课堂下也总是不乏几个打瞌睡玩手机、开小差的学生吧?这时候,叫起来回答问题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哦。会偷懒的老师在这时候往往已经走到了学生中间,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争论、探究。这样,学生能体会到自由、自助的学习之乐,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教师花的精力少了,课堂效率却反而提高了,岂不乐哉?偷懒法则四:分组讨论互助,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现在的教育形式总让教师产生这样的担忧——知识太多太杂,学生学不会怎么办?这时候,很多老师就已经先一步选择了自行做出最细致的讲义,恨不得把知识嚼碎了喂到学生嘴里,争当“班里最刻苦优秀的学生”。的确。这样一来,学生消化知识的速度是快了,却只是一时表象。长此以往让学生过多依赖真的有助于学生学习吗?不是的,学生的能力其实在慢慢萎缩,而身为教师的你,只会越来越吃力,还不快改变一下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在日常为什么不试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呢?圝圝小组的分派其实并不是只能用于日常的收发作业哟,还可以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合作,互相提问,互批作业,教师最后审阅订正,这样使得同学间可以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况且,让学生体会自己挖掘出知识的成就感对学生也十分重要哟!偷懒法则五:科学奖惩,学会夸学生在大多教师的心中,都觉得,教师的作用在于“修正”,见到学生做错的地方是一定要指正的,而好学生则十分省心的放过去了。这样,看似省心省力的方式却不是一个好的偷懒方式哦。好的偷懒方式,却是恰恰要做到奖惩有度的,修正错误的行为只是单方面的,夸学生的好才会真正在班级里树立一个好榜样也让好的学生有了做到更好的动力。偷懒法则六:借力借智,互帮互助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但是教师个人却不是万能的,老师们也千万别拿自己当万能的呀,会“偷懒”的老师一定是会协调好与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偷懒”老师的高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