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生离我们太远-----一只生日蛋糕给我的感触作者:周珊珊单位:奉化锦屏中学联系电话:139683139331别让学生离我们太远--------一只生日蛋糕给我的感触那天,是我33岁的阳历生日。因为之前一直过的都是农历的生日,不曾觉得那天有什么不同,也不记得这个日子的特别,一切如常。早上7:30,第一节上课铃声已经响起,我急匆匆拿好课本和教具三步并作两步往教室赶。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似乎觉着有一些不一样,又感觉不出具体什么不一样,好像今天小家伙们比平时有些安静,貌似还坐得特别端正。疑惑间我走进了教室,一眼就发现讲台上多了一只生日蛋糕和一张贺卡,难道是送给我的?今天是我的生日?心里居然有一些慌乱。我镇定了一下略带尴尬地问了一句:“怎么,送给我的?”他们眯眯笑着,有几个胆大的回答我:“周老师,生日快乐!”忽然间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过,我想起了有阵子英语课上学习年月日时,为了活跃气氛,我们曾进行过一个互相猜测生日的教学活动,那时我也让他们猜了我的生日,没想到他们竟然默默记下了这个日子。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不禁感慨:平时我对他们要求也挺严,有时批评他们时也是声色俱厉,难得他们都没有记仇,在今天这个原本平淡的日子为我准备了这么一份惊喜!但是不知怎的,已经习惯了在学生面前不喜形于色的我又一次镇定了一下自己,淡淡地说了一句:“大家这么客气啊,谢谢了,那以后我岂不是不好意思批评大家了。”小家伙们又一次呵呵笑了……随后,我们开始了正常的上课……下课后,我把蛋糕和贺卡带回了办公室,轻轻打开贺卡,卡片上写着简单的祝福:“周老师,生日快乐!谢谢您的辛勤教育,祝您工作顺利,越来越年轻漂亮!”我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这帮家伙也知道我最爱什么。下午,和同事们一起把蛋糕“瓜分”了。同事们还直夸我们学生懂事。蛋糕事件似乎是结束了,但那天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么做的。那个蛋糕一定是小家伙们七嘴八舌讨论后做的决定,他们一定非常期待看到我感动的样子,期待我跟他们说些什么,也一定希望跟我一起分享下那个蛋糕,哪怕只是每人一小口……事实上我也确实感动得一塌糊涂,也非常愿意乐呵呵地跟他们一起分享蛋糕。但是我当时不知怎的就没有那么做?想起自己曾经初登讲台时,那时初为人师的热情和激动,还有自己尚存的孩子气,让我2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甚至可以说是不分彼此、没规没距。可是我渐渐地发现学生们好像不那么把我当回事,甚至在我面前忘乎所以。于是我就慢慢地警觉起来,调整了和学生的相处之道,开始在他们面前假装严肃,板着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有时也会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学生主动跟我亲近时,我更是一副拒他们以千里之外的样子。终于我那高高在上的师者形象开始显山露水,学生们也开始对我敬而远之,开始对我言听计从,唯师是从,于是我终于安心了,因为我觉得安全了。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久,我渐渐感受到小家伙们的笑脸少了,我和他们的心之间似乎隔了一堵无形的墙……我迷茫了,难道我又做错了?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无数次的彷徨挣扎过,尝试探索过,一直在寻寻觅觅追求一种能使“严师”和“挚友”和谐统一在一起的师生关系,渴望能和学生心灵相通、默契相处。不可否认,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高高在上的师者形象具有无比强大的诱惑力,因为只有高高在上了,学生才会对班主任的“统治”服服帖帖,班主任才能轻轻松松,班级管理也才能速见奇效。但是如果我们只一味的“传道、授业、解惑”,甚至是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动不动就有意无意维护为师者高高在上的“尊严”,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只是源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或者多半带有害怕的成分,对老师是敬而远之,师生之间成了纯粹的教与被教的关系,我们又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沉寂的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老师面对的是漠然、冷淡的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过程又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没有情感的教学怎会有生命力?想到这里,我的心里豁然开朗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放学了,送走了叽叽喳喳的小家伙们,我回到了办公室。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