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哪儿》教案学四班:凌莹莹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和思维能力。3、引导幼儿学习和理解作品,体验诗歌中蕴含的美感。活动准备:1、教师:吹泡泡材料、气球、吸管、扇子、纸片、纸风车、电扇、打气筒、小红旗。《我爱学语言》磁带。2、幼儿:《我爱学语言》课本。活动过程:一、风的常识(一)让幼儿感知风1.请幼儿猜谜语:谁也看不见我的影子,谁也抓不住我的身子,有时我只摇摇树枝,有时我要吹倒房子,我总在你的身边跑来跑去,谁知道我的名字?(风)2.请小朋友用手扇风,嘴巴对着手心吹气,问幼儿有什么感觉?3.教师打开风扇,问幼儿有什么感觉?4.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手一扇、电扇一转就有风?”5.教师小结:以前我们认识了空气,空气藏我们的周围,手一扇空气就流动了,空气流动了,就有了风,人们就感觉凉飕飕的,所以说:空气流动就产生了风。(二)了解风的特性。(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三)幼儿实验:空气流动产生风1、观察体验:现在屋里有风吗?(没有)咱们来玩盒里的东西,试一试怎样才能产生风?2、吹泡泡、气球,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有风?(幼儿边玩边讨论)3、各组派个别幼儿代表发言,说明他们是怎样玩的、怎样让(纸片、塑料管等)有风的?4、教师小结:纸片扇动,用嘴吹管子,将气球吹鼓,再往外放气,就使空气流动了,空气流动就产生了风。5、介绍风的符号。小朋友你认识什么风呢?(幼儿自由回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风,像风筝飞上天呀,红旗飘呀,还有许多现象,都是风引起的,这些风,人们都叫它自然风。自然风是分级别的,一共有十二级。“”是6级风的标记“”是台风,“”是龙卷风,这些符号可以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上见到。(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我们已经认识了风,那请小朋友想想看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讨论,教师提问.(1)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欣赏图片)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可以传播种子和花粉;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提问:那风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呢?(2)教师小结:(欣赏图片)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是它发起脾气来也可以干许多坏事,台风,龙卷风,会吹倒房屋,把海里的船吹翻,龙卷风能将大树连根拔起,庄家吹倒,还会带来暴风雨,冬天的风会冻坏果树,蔬菜……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3)小结:风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灾害但是人们能想出许多办法来预防风灾和战胜风灾。气象台的叔叔阿姨每天观察天气,及时预报,人们听了大风警报就能及早做好一切准备。人们给房屋,树木加固,出海的船返航,躲进安全的地方。平时大家在街道、河边、山上、沙漠里等等种了很多很多的树木,这些树木就可以把风挡住,减少风给我们带来的灾害。(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卫生,不乱爬树砍树)二、户外活动: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去户外玩,寻找风,感受风带来的乐趣。三、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