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卢颖读罢《做幸福的老师》一书,使我更加坚信作为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我们有责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做幸福的老师》这一书中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儒家思想已化作强大的文化力量融入他的精神世界,一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也激起我对论语的渴求,正如他说:“我们读《论语》,不是为了把它的字面意思读懂,甚至也不是为了理解其更加深层的意思,而在于我们自己精神与心灵的变化,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发生质的飞跃,……发生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读书,特别是对经典的诵读,是提升气质,完善人格的极佳方式,朴素而文雅,极易操作,文化的汲取可以滋养内心的富贵,这足以激起人们成为“精神贵族”的渴望。读完此书,让我感觉真正走进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教育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教师不光需要知识,更需要育人智慧,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幸福的人,用文化的厚度拓宽生命的纬度。“生命除了一般人所谈的常态之外,还有一个精神和心灵的纬度,没有精神和心灵层面的成长,没有它的滋润,你的内心就是苍白的”而阅读文化精品,可以提升、拓展生命的纬度。在读书走向方面,陶老师给我们指点的方法是“取法乎上”,我谓之“踮着脚尖走路”,久而久之,亦会迈出优雅的人生“芭蕾”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第一要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陶老师四十九岁开始背论语,五十多岁学电脑。我们呢?要不断点燃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自主学习。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积极,不消极。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读完此书,我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明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道理;为人处世能“仁者爱人”;享受于工作,能深谙其中“意趣盎然”,做一个有为的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