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5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4、知道燃料的热值重点难点分析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教学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机械能转化内能演示器、压缩空气引火仪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提问: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热能)演示: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1)克服摩擦做功:(如课本图3-52所示)(2)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解释:(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1)如课本112页的图3-54实验(2)生活例子:开啤酒瓶,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学生听讲学生观察师生共同归纳学生观察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变的多少。思考题: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三、课堂练习:(1)课本练习:P115第1小题(2)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四、课堂小结:(略)五、布置作业:作业本(A):P37第1、2、4、6、9题第2课时一、复习旧课和引入新课提问:(1)什么叫内能?它与什么有关?(2)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二、新课教学(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使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看课本P112图3-55回答学生练习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学生观察传递演示实验:一杯开水过一段时间冷了(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出示图片:采用冷敷降低体温,并填空(课本113页图3-56)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思考: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图中发生的现象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四)燃料的热值引入:从人类最早发明火种开始,介绍人类使用燃料的历史。说明人类获利内能主要是从燃料中获得。燃烧: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从能的转化角度看,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学生观察后回答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学生听讲学生阅读课本P114-115内容学生思考后回答注意:单位质量、燃料的种类、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