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2.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教学重难点]体味课文中四处跟眼泪有关的情节,感受索科洛夫由于战争所受的伤害、摧残,理解“一个人的遭遇”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苦难,战争更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的噩梦。[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的遭遇》。二、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三、字音字形如鲠在喉(gěng)着想(zhuó)小雏儿(chú)哽咽(gěngyè)狼吞虎咽(yàn)胡诌(zhōu)一撮盐(zuǒ)四、文本研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说说索科洛夫有怎样的遭遇?并找出对主人公心理进行描写的句子。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兴奋激动)——妻女炸死(穿心的悲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凡尼亚(心就轻松变软)——出车祸(悲愁的心)2、体会情感变化转折战争被俘(痛苦)-----带人逃回(惊喜)家毁妻亡(痛苦)-----儿子幸免(惊喜)妻死家亡(痛苦)-----儿有出息(惊喜)儿死沙场(痛苦)-----又得新儿(惊喜)日念亡人(痛苦)(二)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现在请你们找出文中与泪水有关的情节。1、失去了儿子,“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Para9)这是为什么?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Para15)这又是为什么?明确:同情孩子,身世相同……3、“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Para26)这泪水有什么含义?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儿子的将来)4、找到“父亲”后的凡尼亚是怎样的表情?(找出相关动词)明确:扑、吻、叫、贴、勾、贴。5、凡尼亚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和狂喜?明确:表明他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对父爱和亲情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6、本文是“一个人的遭遇”,写了“索科洛夫”,为什么还要写“凡尼亚”呢?(提示:假如把他们的遭遇放在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可能更沉一点?是不是有了凡尼亚,索科洛夫从此就过上最安宁、最幸福的生活了?)补充:“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呆下去”说明他的内心仍是忧伤的。“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一片漆黑”“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些都说明他的心并没有完全走出黑暗,他并没有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说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太大了,任何人恐怕都很难迅速走出。明确:(1)凡尼亚是索科洛夫遭遇的一部分,是遭遇中的遭遇,而且两人遭遇互补。师解释:亲情世界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你看,他们两人把一切不幸都承受了。他们两人的遭遇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遭遇啊。(2)凡尼亚是索科洛夫走向新生的契机。师解释:是凡尼亚使索科洛夫重新证明自己,给了他再次成为一个刚强的男子汉的机会,也是凡尼亚,再次激发了索科洛夫内心的所有柔情与斗志,从此,“勇敢的心”又回来了。(3)尽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