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诗人谈诗》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下限目标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上限目标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重点难点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学方法互助学习教学预设流程一、自主学习:[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曾卓(1902—2002),湖北黄陂人,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淳厚。作者善于思考生活,视野开阔。虽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饱受忧患,但是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而是充满激情,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代表作有《门》、《老水手的歌》等。鲁藜(1914—1999),福建省同安县人,现代作家。主要诗集有《醒来的时候》、《红旗手》、《时间之歌》等,还发表过小说、寓言等作品。高度结合,值得仔细品尝和学习。2、字词积累1.乍(zhà)然:忽然;突然。2.山峦(luán):连绵的山。3.眺(tiào)望:从高处往远处看。4.笼(lǒng)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5.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6.曙光:①清晨的日光。②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预习导学】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鲁藜()门槛()曙光()乍()然眺望()旷野()山峦()笼()罩弓弦()2读下面语句,任选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在下面横线上。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武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课文填空。(1)有风从北边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我是_______________4.“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名篇佳作。请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月”字的诗句。不少于两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5.。鲁藜和曾卓被研究者称为七月诗人。鲁藜,福建同安人。《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期间作者在_________创作的,选自诗集。曾卓,湖北黄陂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门》、《悬崖边的树》、等,尤其后者为作者的扛鼎之作。6.反复朗读课文,并写出文章的内容提要二、合作探究(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学习《一个深夜的记忆》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阅读诗的第一节,谈谈你对“开门,还是深夜”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二节,说说诗人在这一节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三节,仔细揣摩“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练,请举一例作点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讨论下列问题:(1)《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从“常见”事物上发现了美,你能说出他发现了怎样的美吗?(2):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两行诗?3、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2)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3)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4、写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三)学习《宁静而深沉的意境》1。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作者在文章中发表了怎样独特的见解?2、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中“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与此句相照应的一句是什么?(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做必要的明确与归纳三、巩固提升:课后完成《学习与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