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并能应用解决一些问题2、初步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超失重状态3、体会超失重现象计算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技巧[教学重点]: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特别是三力平衡)2、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失重问题[教学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连接体问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失重问题[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1、什么是平衡状态?答: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强调(静止是v=0并且a=0),例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虽然v=0但a≠0,不能说是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答: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引入: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为零,那么如果是三个共点力,乃至多个共点力呢?他们的平衡条件又是什么?新课讲授: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分析:(1)当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以对多个力进行合成,其中任意一个力一定和其余所有共点力的合力反向共线。可以说明:合力为零。(2)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加速度a=0,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仍然是说明合力为零。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例1、一个物体受几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其中的一个力而保持其他力不变的时,物体可能处于以下哪其中情况()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变加速直线运动分析:撤去一个力后,物体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故A不正确。其余的力的合力和这个撤去的力等大反向共线是一个恒力,故D不正确。当这个力与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这个力与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C正确。例2、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图见课本92页4.7-2。图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钢索和杆的质量都可以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力为G,角AOB等于θ,钢索OA对O点的拉力和杆OB对O点的支持力各为多少?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受力分析,然后正交分解。用心爱心专心解:X方向:F2-F1cosθ=0Y方向:F1sinθ-F3=0G=F3分析:θ的取值,决定了对材料强度的要求和材料的消耗。二、超重和失重看图片《太空行走》《杨利伟在太空中的录象》1.超重现象实验:介绍装置,架子上有两个滑轮,两边挂有重物。我们取左边的重物加以研究,重物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放手后物体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增大,物体对绳的拉力增大。以上实验可以用更简单的装置来完成,只不过观察时的效果稍差一些。弹簧秤下挂一重物,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当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绳的拉力大于物重。学生小实验:细线拉重锤(绣花线、打点计时器用重锤)。线系在重锤上,缓慢拉起,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线断。分析原因:取物体为研究对象,T-G=ma,T-mg=ma,弹簧秤的拉力为T=mg+ma=m(g+a)讨论:(1)物体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静止时的拉力,T>mg,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大于物重。举例:起重机在吊起重物时,有经验的司机都不让物体的加速度过大是什么原因?(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感受:电梯向上起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静止时的支持力,同样人对电梯的压力也大于物重;电梯下降刹车时也一样。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就会产生以上现象。提问:在电梯中放一弹簧测力秤,人站在上面。当电梯向上加速度运动时秤的示数怎样变化?(3)整理公式:T=m(g+a)=mg′,g′叫做等效重力加速度,g′>g。站在电梯里的人在电梯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好像是重力加速度g增大了。火箭起飞时有很大的向上的加速度,内部发生的是超重现象。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