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导学案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难点】1.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2、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1滴3.5%的FeCl3溶液1滴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无机催化剂:Fe3+Fe3+的相对数量:25万(2)实验步骤及现象试管号3%过氧化氢溶液控制变量点燃的卫生香检测实验处理气泡多少12mL室温几乎没有22mL90℃左右水浴加热很少32mL滴加3.5%FeCl3溶液2滴较多燃烧但不猛烈42mL滴加20%肝脏研磨液2滴很多燃烧猛烈(3)讨论⑴——⑷见教材P79。⑸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怎样检测因变量?⑹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即遵循____________原则。以本实验为例分析:________试管为对照组;________试管为实验组。3、酶的作用:(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_________化学反应所需的____________更显著,因而_________更高(3)意义:使细胞代谢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如H2O2的分解,20℃没有催化剂时需活化能75kJ/mol;用铂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时,活化能下降到29kJ/mol以下。二、酶的本质:1、探索历程:(阅读资料分析,回答P82页问题)2、酶的本质:酶是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__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少数酶是_________。随堂练习1.178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2.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B.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D.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3.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A.催化剂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C.产生气泡量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4.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5.20世纪80年代初,Cech和Altman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为此双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酶”是指某些()。A.DNAB.RNAC.染色体D.ATP第二课时酶的特性一、酶具有高效性通过教材P78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加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放出的O2远多于加FeCl3溶液的3号试管。从而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思考:这对细胞有什么意义?)二、酶具有专一性【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1、实验原理a.淀粉麦芽糖(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非还原性糖)b.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c.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2、实验步骤用心爱心专心1序号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注入蔗糖溶液2ml3注入淀粉酶溶液2ml2ml4将试管放在60℃水中5分钟5分钟5加入斐林试剂2ml2ml6放热水于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分钟1分钟7观察实验现象(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3、实验结论:。4、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思考86页第3题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淀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