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的欢乐和对“摇桂花”的怀念。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感悟课后练习4中的重点句“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的欢乐和对“摇桂花”的怀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谈话引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做到了将课文读通顺流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将带你们再次走进作者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那场奇妙的——桂花雨。2、板书课题:11、《桂花雨》。3、生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在遇到问题的句子下面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3、生交流讨论,筛选重点问题:(1)“我”要桂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母亲为什么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三、精读感悟,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感悟“桂花香”。1、师:家乡旧院的金桂真的就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是从那些地方感悟到的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师板书:桂花香)2、生读文,教师指导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3、汇报交流:(1)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4)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4、理解“浸”的意思。(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5、教师指导读好这几句话,再次感悟桂花的“香”。6、生齐读句子。(二)、自主探究,感悟“摇花乐”。1、播放课件:桂花树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3、生读、画,师相机板书:摇花乐4、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来说体会)(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老是”“缠”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可见我对这一乐事的向往程度。能抓住关键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真好。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生读“我”问母亲的话。师示范读母亲的话。)(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a、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b、“铺”“抱”“使劲”这几个词最能体现那份高兴劲儿。指名上台表演摇桂花的动作,体会“摇花乐”。(3)、纷落下,桂花纷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抓住“喊”字指导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b、师范读,生闭目想象桂花雨飘落全身的感觉。(学生可能有过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颈脖上的感觉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c、表情朗读,全班同学评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三)、自主探究,感悟“思乡情”师:沐浴着这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我一个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到课文里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1、学生自由交流的重点:(1)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a、男女生赛读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b、师:父亲用诗表达了一份丰收之乐。(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大家都用桂花来做糕点,而桂花是母亲分给乡亲们的。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