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人琴俱亡刘义庆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二、生字词三、重点实词四、重点虚词五、古今异义词六、一词多义七、词类活用八、通假字九、特殊句式十、文章内容理解刘义庆,南朝时宋著名文学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一、文学常识二、生字词猷()笃()舆()弦()掷()恸()了不悲()奔丧()不调()yóudǔyúxiánzhìtòngliǎosāngtiáo三、重点实词俱病笃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病)重副词,总,竟这说话要;轿子向来,一向直往弦既不调掷地云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协调扔,抛掷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绝:气息中止良:很亦:也;卒:死四、重点词语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语时了不悲弦既不调副词,表范围,都表承接,不译全,完全已经五、词类活用语时了不悲语:名词作动词,说话。子敬素好琴琴:名词作动词,弹琴。六、古今异义:1.语时了不悲2.因恸绝良久3.掷地云古义:完全今义:用做语气助词古义:于是今义:用于“原因”“因果”古义:说今义:云朵七、文章内容理解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对子敬的兄弟之情?“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了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3、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4、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5、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6、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1、哪些词句能表现子猷的独特形象?“了不悲”“都不哭”和“恸绝久”“月余亦卒”,表现了子猷的独特形象。2、子敬死后,子猷是否伤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伤心。问左右——索舆奔丧;取琴弹——不调掷地;恸绝久——月余亦卒3、子猷子敬兄弟情深,而文中却说“语时了不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是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痛苦。4、请你写出一两个反映亲情的成语故事或一两句与亲情有关的诗句。舐(shì舔)犊之爱、乌鸟私情等5、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6、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两件事:一是奔丧;二是恸绝(或:一是写子猷子敬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死后,子猷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表现猷子敬之间深切的兄弟之爱。)7、哪些因素可能使“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7.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其一,有生病的原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其二,更有悲痛的原因——“因恸绝良久”7、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8、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望梅止渴管宁割席小时了了难兄难弟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