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我的说课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教材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步骤、说教学效果预设及自我评价。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力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任何思维的火花都有她根植的土壤,而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也必须依托对教材的认真分析。一、说教材分析《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家庭和亲情”,《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这首散文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说教学目标: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它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针对这篇散文诗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方法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习朗读诗歌,并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2、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来叙事抒情的写法,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诗歌题材的内容,本节课重在朗读,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人间至爱。2、难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表达对母亲的爱。五、说教学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将采取“美读感知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借鉴本课散文诗的写法,自己进行创作。六、说教学步骤(一)导语:(配温馨轻柔的背景音乐)“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母爱。”教师将用简洁却满含深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洋溢着温馨画面的诗歌中。(二)、作者简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的名句,作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学生有必要掌握。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资料,锻炼了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深情朗读,整体感知先由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再由学生自由朗读,读时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并在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语段旁就“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等方面作一下标注,然后由学生推荐他的同学来朗读,这样可以体现课堂上师生的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课堂气氛也更活跃。读后请学生评价,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方法。对文中的朗读重点——母子间的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先让学生试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怎样读,最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回答问题。<赏悟诗歌,体悟情感〉:你从孩子与母亲的三次捉迷藏中,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设计教师采用“我从读到一个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