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微型课教案、教学内容: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四自然段。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是语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七连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主力和群众的安全,把日本鬼子引上狼牙山的悬崖并与敌人展开顽强搏斗最后弹尽壮烈跳崖的过程。刻画了五壮士对日寇的仇恨和歼敌的勇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全文可分为五大段:第一部分(1)写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写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写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写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写五壮士壮烈跳崖。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句子,但是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用关键句、关键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词语描述的画面,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知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等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英雄气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关键词的引导,体会狼牙山五壮士行为之“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气概。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峰顶歼敌的动作,语言的语句,理解“砸”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了解本段话中的写作放法是动作、语言描写。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点播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的前面三个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二、感知五壮士行为之“壮”师:请同学们通过默读第4自然段,找到能体现五壮士行为之“壮”的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个别读)(1)请同学们将这段话齐读一遍,并从这段话中划记出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预设:拧开、抢前一步、夺过、插在、猛地举起、大声喊道、砸(2)这些动作具体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请两个同学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边表演,老师边配合着读)(3)从这些动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战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悲愤慷慨、壮烈豪迈、奋不顾身、仇恨三、理解五壮士行为之“壮”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到这段话,如果我们需要要把这段话浓缩再浓缩,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是什么?预设:砸!(板书:)(1)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这个字上。首先,是谁砸谁?预设:狼牙山五壮士砸敌人。(2)一个“砸”字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预设一:战士们在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的境况下,战士们才会“砸”敌人表现出了当时壮士们身临险境、情况危急。预设二:战士们身处高地,就地取材,“砸”是为了给战友们的迁移拖延时间。表现了五壮士的机智。预设三:五壮士用砸石头的方式抵御敌人的枪炮袭击,可以看出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师小结:我们从一个“砸”字上一可以看出壮士们当时情况之危急,二可以看出壮士们头脑之机智,最后可以看出壮士们的英勇顽强。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即便身临险境却奋不顾身的英勇顽强的气概来将这段话齐读一遍“他刚要拧开盖子„„”四、方法的总结师:最后,我们再来想想,这段话是通过用什么方法来体现狼牙山壮士英勇顽强的气概的预设:动作、语言描写来体现壮士们英勇顽强的气概。师小结: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往往会达到一种入木三分的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作之中。最后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写两三个句子,刻画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当成家庭作业交上来。板书:12、狼牙山五壮士情况危急“壮”——砸!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