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总体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1.积极参加球类活动,体验、感知球类活动带来的乐趣。2.初步掌握小蓝球运球基本技能。3.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等体能。4.敢于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享受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5.在活动中,能与伙伴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典型课例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对抗性、集体性和游戏性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在学校中开展篮球运动,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篮球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贯穿三个水平领域的教材内容,这个内容在小学体育中占比重较大。经常参加篮球游戏活动,能够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篮球运动是在有规则约束下进行的运动项目,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对抗中,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小学三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状态,力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差,思想不成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的天性是喜欢玩、活动能力强、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反应快、思维敏捷。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为此,在本节课中,针对他们的特点、安排学生喜欢的、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活动内容,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本节课主要通过自练、示范、互动、比赛等教法,使简单的运球变得有趣。通过启发思维,讲解示范,分层教学,教学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运动参与:初步了解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2.运动技能:复习原地运球,学习行进间运球,使90/的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方法。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球时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发展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4.心理健康:使学生体验篮球的乐趣,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5.社会适应:积极参与练习,让学生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在练习中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集体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运动的热情重点:运球时按拍球的部位及落点难点:控制球的能力篮球场一块篮球20个录音机一台桩4个一、准备部分1.引入情境阶段(2分)2.本课任务3.准备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及要求,练习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注意力集中,注意安全。】二、基本部分1.学习新知2.练习提高3.巩固提高4.展示评价【目的: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三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小苹果2.总结3.师生问好,宣布下课4.回收器材【目的:通过放松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为了做好课前准备,在音乐的伴奏下做自编的篮球操伸展运动、体测运动、踢腿运动、腹背运动熟悉球性上抛球、胯下八字地滚球、原地拍小球、原地低运球、原地高运球学习行进间慢走运球、行进间慢跑运球要求:两腿分开,膝盖弯曲,手腕灵活,把球往下拍,掌心不碰球。动作要领:向前运球时,安排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侧前方,跑动的步伐要与球弹起的节奏一致,手和臂的动作与原地运球相同。要求:指关节以上部位按拍球的后上方。(1)学生绕障碍物进行高位运球的练习;(2)练习体会动作要领(3)学生绕边线进行慢跑运球练习;(4)体会身体姿势和脚步动作协调配合。(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要注意指导个别掌握较慢的同学,如出现运球中手拍球的位置或球的落点不正确等技术动作错误,应及时纠正。(6)、分别选出男、女生各一名进行优生展示、评价(7)、男生、女生分别展示(8)、小游戏:运球互拍【目的: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