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突出转型升级主体培育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过了以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结构向传统优势产业、临港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转变,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化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厦门要切实改变转型普惠制,进一步突出重点,进一步突出主体培育,抓大放小,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在传统优势行业中确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鼓励通过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创新品牌、提升实力、做大规模,争取一批龙头企业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乃至世界行业龙头,成为规模型、实力型、总部型、跨国型企业。(二)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指和其他区域相比具有优势且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具有鲜明的特征。做大做强厦门电子信息产业。完善平板显示产业的生产和产业配套体系,打造国家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成为国内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完善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和核心技术,支持发展嵌入式软件、IC设计平台,逐步解决关键技术缺失的难题。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以提高整车产品质量和档次为抓手,重点发展客车、轿车、专用车、零部件等;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加强整机产品节能减排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等;支持厦船重工加快船坞建设,形成"一坞、两船台、三码头"的设施能力,争取成为国家汽车滚装船研发、制造中心;完善飞机维修产业链与发展零部件制造,打造世界一流的"一站式"大型商用飞机维修基地,争取成为国家大飞机工程零部件供应体系;做长做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重点研发智能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提升高压产品生产规模,开发超高压产品。围绕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和集中,培育一批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的开发区和产业功能区,形成具有整合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这类块状经济的集聚优势,完善产业链的配套,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制造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将高端制造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重点,厦门发展高端制造业,对促进厦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在国家新一轮产业发展中抢占新机具有重要意义。厦门高端制造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发挥厦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厚实基础,在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等若干领域通过抢占产业发展高端环节,引导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具体可通过:(1)加大大型项目、产业集群招商,突出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台湾大型企业,制定产业链招商引资规划,找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引导内外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与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领域投资,扩大高端制造业外资项目集聚效应,带动相关企业、研发机构发展。(2)通过创新平台与区域合作,吸引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强化对接项目的价值评估,提高对接项目的质量。积极开展产业链梳理,加大企业技术项目对接力度,重点对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填补产业链空白、延伸产业链技术。根据厦门制造业发展现状,突出产业导向,重点对接领域主要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3)加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力度,有重点地实施高端制造业项目,集聚高端人才,突破高端技术,培育高端企业。(4)重点培育、扶持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能源设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海洋高新产品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等8类高端制造业,实现高端制造业技术、规模、效益的重大突破。(四)以新技术新模式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充分利用那个信息化的渗透、融合和变革作用,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工业发展型模式,显著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能力,大力催生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