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师魂育师德树师风强师能提内涵促发展——济源市轵城镇实验中学申报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材轵城实验中学位于沁园路南端,古轵腹地,师资雄厚,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94名,其中高级教师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30余人,市级名师1人。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抓手,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指导,积极响应济源市教育局对全市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总结经验、自查自纠、改革创新,至今已形成了人心齐、风气正、干劲足的良好局面。具体策略是:坚持“两个到位”,抓好“三支队伍”,创新“五项活动”。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坚持两个到位:机构到位,制度到位,建立有效的师德管理机制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师德师风创建的重要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和年级主任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切实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议事日程,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创建活动有安排、有方案、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形成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既要靠正当的教育引领,又要靠制度的强制约束来完成。我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议事职能,制定和完善了《轵城实实验中学师德师风考核评估方案》、《轵城实验中学文明创建奖惩方案》、《轵城实验中学教职工行为规范“十不准”》等规章制度,就工作纪律、态度作风、廉洁从教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师德衡量标尺,确保师德建设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抓好三支队伍建设,铸师魂,强师能,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一)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流的业绩来源于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师资来源于一流的管理。我校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文件和精神,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谋划、规范办学。领导干部能做到公平公正,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能适时走在教师的前边,给以引领;适时走在教师中间,给以帮助;适时走在教师后边,给以支持。学校班子成员每天早上7点50分准时在校园旗台前开“早餐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种自省、自警、自励的“早餐会”既提高了干部素质,提升了班子形象,提高了管理水平,又感染着学校的每一员教职员工,极大的鼓舞着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目前,我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有激情、有追求,敢负责、敢担责、善协作、勇创新。(二)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学校通过阅读和研讨《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书籍,更新了班主任的理念,提高了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通过“优秀班主任”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发挥优秀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利用教师例会进行优秀班级管理经验的交流、研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班主任的管理、教育艺术不断提高。(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一支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教学1成败的关键。我校按照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实行量化考核;坚持开展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放在教师自律和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中。在强师能方面,一是我校开展“读书沙龙”、名师讲坛、读书演讲等活动;二是学校先后邀请济源一中王小琳、秦望,济水一中特级教师孔东青、高级中学心理咨询师熊永红到校作报告;三是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多次赴山西太谷县候城学校、太谷五中考察、学习,并积极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捆绑评价,深入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校内实施“青蓝工程”,帮扶结对。充分利用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敢于创新的长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从而实现共同提高。我校的语文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济源市优秀教研组。四、创新五项活动,保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一是抓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学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既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