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和思考,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2)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电磁感应再发现,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态度,在学习中也能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2)通过体验探究过程,领略到物理规律形成的一条重要途经,即设想—实验—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磁通量Φ的计算公式(2)体会磁通量的变化ΔΦ教学难点:理解磁通量的变化ΔΦ三:【教学媒体】1.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螺线管、灵敏电流计、电池组、开关、矩形线圈2.课堂讲学稿3.电脑课件4.拥有网络设备的现代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课室5.教学用的图片6.教学用书四:【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网络课件辅助的互动支架教学法五:【教学策略】以教师引导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以真实的实验为主,网络课件为辅助。促进师生、生生交互式学习。六:【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磁感应现象特点和产生的条件。对“电生磁”与“磁生电”的对比,从实验的探究到理论推导,从而使到知识由感觉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水平。七:【教学对象分析】在学习物理选修3-2时,学生认识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同学们对磁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有部分同学在学习新知识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找来身边的材料,自己创设一些小实验,比1如有同学磁铁靠近白炽灯,观察灯丝的振动;用带磁的缝衣针穿上小泡沫,放在水里充当简易的指南针,等等。开展《电磁感应现象》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实验小组的分工合作,实验过程中思考和讨论,归纳出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从而在过程中学会方法、得到发展,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八:【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本课时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教师设计好教学目标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通过这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实”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开展课堂教学时,鼓励全体学生都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用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且小组内集体研究明确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用能量的观点去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些应用2九:【教学板书】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磁通量1.磁通量:标量,Φ=BScosθ2.磁通量的变化:(1)磁感应强度B变化(2)回路面积S变化(3)磁场方向与回路平面的夹角θ变化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1.实例:交流发电机、磁悬浮列车的测速、磁带式放音机和动圈式话筒和电磁炉等等2.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十:【教学过程图】备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新课引入1.教师引入:在前面学习《磁场》的时候,同学们认识到电流有磁效应现象,在这里要表扬一部分同学,他们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了一系列的制作,他们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电流的磁效应也常称为“电生磁”,那么“磁生电”能否实现呢?这曾经使科学家感到困惑。在今天这节课里,请同学们探讨这个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猜想或假设开展实验1.探究实验: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团结协助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仪器1.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