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了解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指名说)2、师针对学生回答,简介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出示课题: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讨论交流:第一段:(1节)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第二段:(2~20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第三段:(21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5的竹板声里。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三)指导写生字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第二课时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彭德怀爱大黑骡子2、这是一头怎样的骡子呢?(学生找句,读句)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2、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语句: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句(1).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理解“悄悄地”一词的涵义:)你能读出感情来吗?句(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句(3).彭德怀背过脸去。句(4).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对于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句(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2、读读课文,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什么意思?近义词(迫在眉睫)。请用“燃眉之急”造句。4、“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5、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6、所以,彭德怀决定杀坐骑来解决燃眉之急。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节8、请大家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节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