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搭石》教学设计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执教:唐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乡土气息浓厚,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这一组课文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学情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学生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到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搭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情境图,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峦起伏,树木葱郁,炊烟袅袅,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而流。但每次回忆起家乡,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却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今天我们就走进刘章爷爷的家乡,一同感受搭石的魅力。2、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回顾课文,了解搭石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2、师板画搭石。三、抓住中心,直奔主题1、出示句子,读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2、一提到风景,你会联想到什么?3、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它的美,用笔画出来,多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四、交流品读,感悟“美”学生交流体会到的“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段落教学。预设板块一:老人摆搭石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表演采访,感受家乡人的美德。这位老人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这几块搭石也因老人的为人着想而变得美起来。2、谁来读一读:读出这位老人的美德,注意读好句中的关键词。3、这是一道充满善良、为人着想的风景。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预设板块二:一行人走搭石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2、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速度再渐快)学生接读3、人们走搭石,走出了动作美,声音美。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2、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人影晃起来?(指读、齐读)3、师描述:在这一块块搭石上,乡民们配合默契地在行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轻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