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课题自然界的水(第课时)执教时间第周星期学习目标1.能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知道什么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能依据概念将简单物质进行分类。3.认识分子、原子,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物质的变化。4.知道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认识自来水净化原理及过程,知道软水与硬水的区别。教学过程辅助环节(导入、板题、示标)(1—3分钟)板书课题——自然界的水出示学习目标:1.能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知道什么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能依据概念将简单物质进行分类。3.认识分子、原子,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物质的变化。4.知道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认识自来水净化原理及过程,知道软水与硬水的区别。先学后教【先学:读书、看书,检查练习或提问;后教:更正(生),讨论(师生)】一、出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6个小题,15分钟后抽同学回答。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②生活污水的,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流入河中。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1)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2)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B.鉴别方法: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泡沫较多的是C.硬水软化的方法:、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5、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6、其他(1)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二、学生先学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三、教师后教1.用分子或原子填空:⑴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氮气、水等。⑵氧化汞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汞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构成一个氧,无数个氧构成氧气。2、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液态空气、③氧化汞、④矿泉水、⑤高锰酸钾、⑥二氧化锰⑦铁、⑧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当堂训练(时间:15分钟;内容:完成作业)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常见的溶剂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4、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教后记执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