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导入:如图,在高出海平面100米的悬崖顶A处,观测海平面上一艘小船B,并测得它的俯角为45°,则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平距离BC=()米.(考虑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答)在这题中出现了俯角,那什么是俯角?我们如何给它定义呢?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2.概念学习:仰角、俯角的定义自学课本P22想一想上面的内容,并填空:(利用右图记忆概念)从下往上看,视线与_______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_______的夹角叫做俯角.【合作交流】1.探究[例1]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求测教学楼的高度AB.小刚在D处用高1.5m的测角仪CD,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教学楼前进40m到达E,又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60°.求这幢教学楼的高度AB.变式练习:某人在A点观察塔顶C的仰角,前进100米后再次观测塔顶C的仰角,数据如下列各图所示,试求塔的高度.【跟踪练习】A类:如图,一艘舰艇在海面下500米A点处测得俯角为30°前下方的海底C处有黑匣子信号发出,继续在同一深度直线航行4000米后再次在B点处测得俯角为60°前下方的海底C处有黑匣子信号发出,求海底黑匣子C点距离海面的深度(结果保留根号).B类:如图,从热气球P上测得两建筑物A、B的底部的俯角分别为45°和30°,如果A、B两建筑物的距离为90m,P点在地面上的正投影恰好落在线段AB上,求热气球P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m,参考数据:≈1.414,≈1.732)【课堂小结】请你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达标检测】A类:完成课本P23做一做B类:完成课本P24习题1,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二)学习目标:知道坡角、破比(坡度)的意义.能将有关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培养严谨致学的学习态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间的关系.学法指导:讲练结合坡度的定义定义: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即.坡度通常写成1∶的形式.定义: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坡度与坡角的关系:α.例1.如图所示,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DA的坡度为1:2.5,背水坡CB的坡度为1:2,坝高DE为8米,坝顶宽DC为6米.求(1)坝底的宽AB;(2)1米长的堤坝所需的土石方(体积).例2.如图所示,从塔底同一水平线上的测量仪上,测得塔顶的仰角为,向塔前进了10米(两次测量在塔的同侧),又测得塔顶的仰角为,测量仪器的高为1.5米,求塔高(精确到0.1米).【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在中,,那么()A、B、C、D、2.菱形的边长为4,有一个内角为,则较短的对角线长是()A、B、C、D、3.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这边上的中线长为1,另两边长之和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A、1B、C、D、4.某人上坡走了60米,他升高了米,这坡的坡度是()A、B、1:1C、D、5.在距电视塔S米的地面测得塔顶的仰角是,则塔高是()A、B、C、D、6.方程,的两根恰好是某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的正弦,则m的值为()A、B、C、D、二>填空题:1.已知在中,,且和的值是方程的两个根,则.2.已知在等腰中,顶角A的平分线与对边交于D点,若AB:BC=13:10,则.3.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则此三角形最大内角的度数是.三、解答题:1.如图所示,已知:在山脚C处测得出顶A的仰角是,沿着斜角为的斜坡前进300m到达D,在D点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求山高AB.目标检测1、测得某坡面铅直高度为3m,水平宽度4.5m,则斜面坡度等于()A、3:5B、1:1.5C、1:0.6D、4.5:52.如图所示,在甲楼顶A处测得乙楼CD的点C的仰角为,点D的俯角为,又在B处测得点C的仰角为,如果米,求乙楼CD的高.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