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9日班级:一年三班教师:于欣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抓住典型事件及生动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体会刘老师坚强、乐观的品质,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及作者感受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生活态度和可贵精神。教学难点:对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的理解感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着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提问: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一)谈腿疾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谈谈对刘老师的初步印象。2.刘老师是怎样讲述残腿的?一个“笑”字,你读出怎样的刘老师?3.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读读吗?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是什么反应?(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你能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结合板书,小结第一件事的写法。(二)写板书1.(出示)自学导航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典型事件——写板书描写方法——人物品质——作者感受——提示:注意结合具体词语和具体句子品读。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件事“写板书”。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形成板书。4.(出示)句式练习。这是一根-----的圆木拐杖,它不仅仅支撑起刘老师的站立,还支撑起------------------。(三)放风筝1.自由朗读第7——9自然段,找出有关三个“亲手(自)”的语句。2.朗读交流。这三个“亲手”,让你看到一个这样的刘老师?(出示)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亲手制作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亲手放飞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亲自追赶3.精读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这一连串的动作、语言描写,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三、深化风筝,升华感情。1.刘老师给“我”的一生带来怎样的影响?2.孩子们,在你们心目中这还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吗?理解感悟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出示)“理想的风筝”的含义3.配乐朗读课文1——3、11自然段。四、写法总结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2.细致、准确地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3.叙事之后,抒发自己的感受。五、布置作业:选取典型事件写一名老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来。板书设计:理想的风筝谈腿疾神态语言幽默乐观尊敬写板书动作敬业坚强激动放风筝动作语言热爱生活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