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nm=9.6×10-3μm=0.96mmB.9.6cm=9.6÷l00cm=0.096mC.9.6cm=9.6cm×10=96mmD.9.6cm=9.6×l0mm=96mm2.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8℃C.初中生跑完l00m用时约为17sD.八(3)班小枫同学的质量约为50kg3.2013年12月份,武汉市空气中PM2.5浓度超标,雾霾天气前后持续了多天,其间,市雾霾专项应急委启动雾霾天气应急预案,联合11个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驱霾”。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M2.5中“2.5”是指大气中的颗粒物的直径小于2.5nm,洒水压尘可以“驱霾”B.PM2.5中“2.5”的是指大气中的颗粒物的直径小于2.5μm,中小学暂停体育课、课间操等可以“驱霾”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有太阳时雾可以散去D.。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有太阳时霾可以散去4.小枫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纸做的锅装上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纸锅不会燃烧.下列是有关这个实验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做纸锅的用纸最好用光滑的厚纸B.实验时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火焰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锅不会燃烧是因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5.有下列四项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50圈,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②在做“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时,把两块连接起来的硬纸板中其中一块向前后折③测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根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④在小瓶中装满水,放入热水中,通过瓶口塞子上插着的细管中液面的变化,显示温度的变化。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能,B.能,C.不能,D.不能,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可以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的颜色变“红”变“深”了。B.将耳朵贴在空心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C.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因为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可以侍递能量。9.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右)。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凝固和凝华现象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10.如图所示一位魔术师现场表演“点燃手指”的魔术,有以下三步过程:①手指在酒精中浸一下;②手指在水中浸一下;③“点燃”手指,请判断下列哪组操作顺序是最合理的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11.“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枯井中的青蛙的眼睛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12.如图,美丽的东湖是武汉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图所示,东湖岸边的建筑物及花草树木等在湖中映出“倒影”,关于“倒影”小红和小枫有下列几个的说法:①由于光的反射,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②由于光的折射,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⑨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④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3.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简,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