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程的建模思想。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之前学生已熟悉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知之较少,所以本节课要把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列方程作为重点,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对应用题的畏惧情绪。教学重点: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一、复习回顾;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二、自学探究问题1:两辆汽车从相距84km的两地同时出发,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快20km/h(1)若两车相向而行,半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等量关系:乙车路程+甲车路程=总路程解: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依题意得:1/2x+1/2(x+20)=84解得:x=74x+20=94答:甲车速度为94km/h,乙车速度为74km/h(2)若乙车先开出30分钟,相向而行,甲车开出多长时间后两车相遇?等量关系:(乙车先行路程+乙车后行路程)+甲车路程=总路程解:设甲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相遇,依题意得:乙车路程甲车路程1乙车先行路程乙车后行路程甲车路程(74×0.5+74x)+94x=84解得:x=4/21答:甲车开出4/21小时后两车相遇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意识,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三、互动释疑问题2:运动场的跑道一周长400m,小健练习骑自行车,每分钟350m,小康练习跑步,每分钟250m(1)两人从同处同时反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首次相遇?相等关系:小健路程+小康路程=跑道周长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250X+350x=400解得X=2/3答:经过2/3分钟后两人首次相遇(2)两人从同处同时同向出发,几分钟后首次相遇?相等关系:小健路程-小康路程=跑道周长解:设X分钟后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350X-250X=400解得X=4答:4分钟后首次相遇。(3)又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再次相遇?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如何利用线段图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的理解,规范了解行程问题的分析及解题步骤,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述的习惯。四、反馈练习问题3: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60千米,乙从B地开出,每小时65千米。(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由此条件可得方程(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两车相距620千米,则由此条件可得方程(3)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X小时乙车追上甲车,则由此条件可得方程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理解,体会方程的建模思想。五、拓展延伸问题4:一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2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用了2.5h,已知水流速度为3km/h①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2②若其他条件不变,A船从甲码头向乙码头,B船从乙向甲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设计意图:行程问题与航行问题的整合,提高了练习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再次融入到学习中。六、回眸课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解决行程问题有什么想法?2、你学到了那些数学思想?设计意图:让学生按这一模式小结,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自我评价来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七、作业1、课本99页7题、107页10题2、在问题4中,其它条件不变,若A,C(C船在乙码头)两船同向同时出发,C船在静水中速度为22km/h,A船几小时后追上C船?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S甲+S乙=总路程2、S甲-S乙=总路程3、S甲+S乙=周长甲车路程乙车路程3乙车路程甲车路程4、S甲-S乙=周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