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纪表”。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52.乙53.丙54.丁55.戊56.己57.庚58.辛59.壬60.癸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换算1.公元后的年代:如1911年:尾数1→辛;1911除以12余数3→亥;所以1911年为辛亥年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0位“申”。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0位“申”。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2.公元前的年代: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76543211098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8765432112/01110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时辰所指时间子时夜半23-1鼠丑时鸡鸣1-3牛寅时昧旦3-5虎卯时日出5-7兔辰时食时7-9龙巳时隅时9-11蛇午时日中11-13马未时日昳13-15羊申时晡时15-17猴酉时日入17-19鸡戌时黄昏19-21狗亥时人定21-23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