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学目标:1、复习课内所学诗歌,归纳古代诗歌鉴赏方法。2、运用方法独立赏析简单的课内外诗歌。一、导入播放周杰伦《青花瓷》,请同学谈谈感受。二、方法归纳与训练(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孔子说“诗言志”,在我们初中阶段接触过的古代诗歌中,哪些情感主题是最常见的呢?1、思乡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2、送行饯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建功立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4、寄情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5、忧国伤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是怎样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的?(明确:意象、修辞、字词的锤炼等)(二)品字词,辨诗趣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东坡题跋》卷二《题渊明饮酒诗后》)古人很重视炼字,请同学们举出一些你所知道的例子。要重点关注的有:动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训练: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明确:惊:写出了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穿:写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穿树飞花的情景,富有动态美。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描绘得富有灵性。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初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诗人偏说是白雪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增加了诗的意趣。(三)找修辞,赏诗情请同学说说常见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07广州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题目。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确:①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四)观意象,明主题复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体会意象的作用。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流水: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菊花:清高隐逸之士(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高洁坚强的隐者或志士(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柏:坚贞、孤傲(《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杜鹃:凄凉、哀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亮①思乡怀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清幽宁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五)借想象,悟理趣07南通卷:阅读卢梅坡《雪梅》,回答问题。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明确: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全面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