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城第一小学电子备课表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上述内容分成四段编排:①例1和练习五,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以及高;②例2、例3和练习六,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③例4和练习七,圆柱的体积计算及应用;④例5和练习八,圆锥的体积计算及应用。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单元课时划分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3.圆柱的体积………………………………………………………3课时4.圆锥的体积………………………………………………………2课时5.整理与练习………………………………………………………2课时6.测量物体的体积(实践与综合应用)…………………………1课时教学准备表四:二0一0——二0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固城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一)课题圆柱和圆锥课型新授主备教师瞿秀芳参与教师钱麟武张惠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教学时数一课时表五:教学设计(表二)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备课二0一0——二0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固城第一小学电子备课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3.讨论、交流、总结(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底面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圆柱侧面1个曲面教学过程4.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2、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研究圆柱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