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话”走向“对话”作者简介:杨婧(1978-),女,河北衡水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英语研究。摘要:对话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崭新教学方式。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试论述课堂教学从“传话”走向“对话”的必要性、革命性,且对“对话教学”的现实运用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加灵活正确的运用“对话”进行教学,让课堂回归生活,最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关键词:教学方式;传话教学;对话教学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3-0255-02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纲要》还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众所周知,传统的“传话教学”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形态,正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作为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教学,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课堂上。旨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本,师生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共同探究的对话教学方式。1、传话教学的弊端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其理想状态时“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预设的问题作答,若非如此,就再引导,直接预期答案出现为止。也就是说,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这一切都是由教师在引导,是“老师讲”的过程,即:传话教学!传话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传话者角色,传教者的话,传名家的话,至多也就是将一已之定论传给学生。传统教学似乎是鱼渔兼授,但总的说来,授人以鱼,仍是传统教学的主题。起码在中国,教学,基本被理解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这是一种怎样的教学呢?教师要传,学生就得接;教师要授,学生就得受。由于解惑往往是变相的传授,所以,传统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传接、授受活动。显而易见,教师和学生在传接、授受着一种在他们之外的,被称为教学内容的东西。教师作为传授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从属,亦即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的被动听学为辅。对学生而言是“先知先觉者”。师生知识上和年龄上的不平等,实际上实际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诸多不平等现象,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在“传话教学”中,即使是形式上的对话也是极少的,在“满堂灌”之余,只是一些近乎机械的问对,实在谈不上是对话。师道尊严,使得通过对话生成新知几近妄想。2、解读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2.1对话教学的涵义。“对话”的本质是“交往”,它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是将师生、生生交互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与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特征,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学习。郑金洲主编的《对话教学》中认为: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靳玉乐主编的《对话教学》中认为: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