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理家》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介绍情况与阐释事理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准确、严谨、表意缜密的语言。2、通过勾画圈点、阅读和复述,了解文章描述的太空生活情况。3、通过谈感想,感受宇航员在太空中所体现的乐观、奉献和牺牲精神。教学预备布置预习:(1)了解课文内容,尝试复述。(2)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教学过程模块一:了解作者老师出镜: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实现21小时的神奇之旅,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又驾驶“神舟六号”飞上太空进行多天的航天飞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大家想知道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让我们与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共同体验《在太空中理家》。PPT1课件展示课题在太空中理家PPT2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利宁杰和空间站。PPT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在他登上“和平”号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即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2000多周的时间内,他航行了5000万英里。利宁杰在那里和俄罗斯宇航员共同经历了设备瘫痪、补给缺乏供电中断、大火蔓延等险象环生的132天,终于平安返回地球。PPT3《在太空中理家》选自《太空漂游记》,该书是杰瑞·M·利宁杰的自传,共分为在地球上、离开地球和回到地球三个部分,用第一人称真实地讲述了他自己成长,接受训练,在“和平号”与俄罗斯宇航员并肩作战,最后顺利返回地球的过程。这篇节选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人在太空奇异的生活场景。浩瀚的宇宙、令人遐想的太空,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富有生活情趣。虽说文章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但置于“太空”这个背景之中,一切又显得非同寻常。我们从中既可以了解宇航员生活的状况,也可以学到人在失重条件下的一些知识,当然更多的是要体会在作者轻松笔调下的“艰难”与在太空生活的辛苦。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和利宁杰一样的航空员是如何在太空中生活的。PPT3课件展示宇航员图片(链接视频,点击播放)(播放视频《太空生活》片段,使学生对“空间站”有鲜明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块二:复述练习PPT4通过这段视频我们大致了解了宇航员在空间站的情况,那么利宁杰如何在这种失重情况下理家的呢?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太空生活。阅读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解决字词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PPT4字音排泄(xiè)拖拽(zhuài)铠甲(kǎi)灼烧(zhuó)臀部(tún)萎缩(wěi)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将这些字词齐读两遍,(读“排泄、排泄、拖拽拖拽、铠甲、铠甲、灼烧、灼烧、臀部、臀部、萎缩、萎缩”)在文章中还有一些字词的意义我们也要引起重视,如:PPT5字词意义:习以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闲置:搁在一边不用,本文是指不运动,不做事的意思。疏松:松散,不紧密。萎缩:(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衰退:(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趋向衰落。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无暇顾及:没有空闲的时间顾到。PPT6了解了字词的读音及含义之后,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然后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他在太空中理家的?PPT6课件出示用圈点勾画法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空中理家的?(学生相互讨论,现场老师巡视或参加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评议。5分钟)PPT7同学们对课文应该有了足够的了解,课文讲述了作者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讲述了在太空中理家的各方面情况,以及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在太空中理家的各方面情况是通过写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自己在太空穿衣,自己在太空中沐浴,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