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7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斩钉截铁”、“壮士”、“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英雄的壮举和感人的话语中,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机会,通过自读、自悟,以读促情,以情带读,分享学习快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由此而产生一次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思想由此而深深地扎根在全体学生思想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2、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6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启发谈话,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出示课件)学生说出课件中的英雄事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二)揭示课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三)由课题“士”展开,“士”在古代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能得到“士”这个称呼的人,是受人尊敬的。1、学生用“士”组词,教师板书有价值的词语。2、这些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吗?预设:“战士”就是指部队里的士兵,他们都参加作战的。“勇士”就是指非常勇敢的人。“烈士”就是指在跟敌人作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士。“壮士”就是指很壮烈很勇敢的战士。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课件)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在狼牙山之巅,我们的五壮士是怎样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篇的?(一)听课文朗读,思考:1、听录音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词。2、这篇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自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出来。(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2、交流自己预习所得,探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重点检查部分词语。(出示课件)(三)整体感知课文。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6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课件出示: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横线标出来。(二)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三)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第二课时一、精品细读,内化情感。(一)接受任务。(出示课件)1、说说五位战士接受了什么任务。2、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敌人的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对比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歼敌,不怕牺牲。(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的1941年秋,走近狼牙山看看五位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