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类型一、横向研究、纵向研究、纵横交叉研究和时间迟滞研究儿童心理研究往往要解决“是什么”、“何时”、“为什么”的问题,即要明确儿童的心理在什么时间有什么样的表现,并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既然儿童心理研究注重心理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那么,在儿童年龄发展的不同时间上取得有关资料也就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如何获取儿童心理发展在不同时间上资料呢?依据研究的时间,可以有横向研究、纵向研究、纵横交叉研究和时间迟滞研究4种方式的类型。(一)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一特定的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进行研究和比较,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的方法。例如,在当前对儿童身高和体重的测定中,常常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分别测量各个年龄组的儿童,然后将各组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均值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从而绘制发展曲线,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可见,横向研究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同一时间研究多组儿童,是在时间发展的某一横断面上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状况。横断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适用性。具体有如下表现:第一,易于处理,只要注意抽样的代表性及各年龄组变量的一致性,即可概括出每一年龄被试的特性并能联结成整个发展趋势第二,及时有效,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收集到相当年龄范围的发展资料,并且,对一定问题的探索,不必一定等到事实上发展最后才取得结果。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目前多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均属此类型。然而,横断研究也存在难以忽视的缺点。由于不同年龄研究资料的获取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因此,该方式所得的发展趋势就不是自然发展的反映,而具有人为的联结性。这样,就可能将由“世代变迁”引发的变化与年龄发展引起的变化混淆在一起,无法真实地判断年龄发展的变化趋势。例如,利用横断研究得出数据表明,60岁后智力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下降究竟是由于年龄发展本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育程度不及当前的年龄被试引起的呢?可见,由于时代变迁,被试经历的环境不同,难以把今日的年轻人看成昔日的老年人,不能用今日老年人的状况去推断年轻人的未来。如果根据年龄差异的资料去回答一个包含着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问题,就会导致错误结论,西方有一些研究者称之为“横断谬误”,并且,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速度越大,这种“横断谬误”的严重性也越大。(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相同的被试在发展的不同年龄段上作反复的观测,从而获取相继年龄上变化资料的方法。例如,对被试的观测从2岁开始,一直追踪观察到18岁或40岁,在2~18岁的时间范围内对被试作8次智力测验。可见,纵向研究的特点在于从被试实际增长的年龄上不断地获取研究资料,得出实际的发展趋势。纵向研究法可以排除横向研究法中获取发展趋势的“人为性,所以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某一特性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更为确切地反映和揭示心理发展的转析点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这是纵向研究法的优点。然而,纵向研究法也有不少缺点:研究时间过长,被试易流失;对相同被试重复的测试,易产生学习效应或导致被试的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同样难以排除“世代变迁”的因素,在长期追踪的过程中,时代、社会、环境的动荡会造成变量的增多。”(三)纵横交叉研究横向研究难以确定当前的年龄变化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个体的变化。而纵向研究又耗时费力,也无法推断少数被试的年龄变化发展是否具有一般性。所以,为了避免这两种研究的弊端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纵横交叉研究。也就是说,在横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组中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整体,同时,人的心理发展同样是一个整体,发展受环境、遗传、活动、语言等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在讨论心理发展时,就应当研究某一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智力结构、个性结构、活动结构等,还要研究这些结构发展的序列、层次和水平。例如,关于初入学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学龄期儿童学习活动的特点研究等均属于整体研究。(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是对某一心理过程或特性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