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的潜能》麦市初中刘炯[教材分析]《发现自己的潜能》是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学情分析]进入中学后,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不断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如: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等等。认识潜能是认识自我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但学生对自身潜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掘潜能的方法。难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提出案例(即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新知识的有效认识。活动教学法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感悟、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效果良好。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谋面潜能:多媒体展示:笑话一则一个值夜班的工人半夜回家,由于月亮不错,他决定穿过坟场抄近路回家,不小心跌进一个墓穴,他急着要爬出去,可是墓穴太深,他爬得筋疲力尽,仍然无济于事。最后,他决定干脆休息一下,等明天早上再向路人求救。这位工人在墓穴一角半梦半醒中,忽然一个醉汉也从上面掉了下来,那人没有注意到坑里已经有一个人了,一心想要爬上去,双手在两旁乱抓,可是怎么爬都爬不上去。那位工人不忍看他白费劲,就好心伸手抓住醉汉的脚说:“老兄,我试过了,不可能从这里爬出去的。”谁知他话音刚落,那醉汉尖叫一声:“鬼呀!”然后三下五除二地从坑里蹿了出去。提问:为何醉汉在听到“鬼话”后会有跟之前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什么问题?总结:醉汉在听到“鬼话”后惊恐万分,于是不顾一切逃脱。说明人在紧要关头能够释放出所有的能量。这并不只是身体的反应,还涉及到精神的力量,从而实现他原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做到他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这正是激发了人的潜能。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发现自己的潜能。【通过笑话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活动探究,走进潜能:小游戏导入:挑战记忆力,给出一长串数字,看十秒钟,看能记住多少位?师:曾经有位苏联的记忆大师在舞台上做记忆力的表演,他要求台下任何一位观众用纸条写下一连串杂乱无章的几十位,上百位数字,而他只把纸条略看了几眼,然后把纸条还给观众,接着就将那些数字顺序不差地背诵出来。这表现了表演者过目不忘的非凡记忆力。科学家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量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的大脑功能,要是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一点也不夸张。潜能是怎么回事?你相信人真有这么大的潜能吗?如何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潜能呢?1、教师多媒体出示案例,学生分析:案例1:思第文被医生确定为残疾,靠轮椅代步已二十年。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反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思第文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双腿不能行走,他拼命逃走,求生的欲望竟然使他一口气跑了一条街。事后,思第文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走。以致停下脚步,才发现自己会走动。现在已在纽约找到一份工作,他已身体健康,与正常人一样行走。案例2:国外某报纸曾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少妇购物回家,她三岁的小孩在五楼阳台上,见妈妈回来,高兴地爬上阳台的栏杆,一不小心摔下楼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小孩掉落的方向冲去,在孩子落地前接住了他。这条新闻刊登之后,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从理论上计算,即使最著名的世界短跑运动员,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