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北师大版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些具体做法教学北师大版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些具体做法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的。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大领域看,2006年7月第2版的主要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第一单元“圆”,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的“统计”,综合与应用领域包括43-47页的“数学与体育”,69-77页的“生活中的数”和82-84页的“看图找关系”。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三个整理与复习,分别是:“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和“总复习”。为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熟悉、教好本册教材,下面就笔者学习、熟悉、研究后觉得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向大家作介绍。一、认真备课,弄懂教材上的所有问题,准备必要的教学用具北师大版课标教材中有些问题的答案,教师用书上找不到,备课手册上也找不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弄懂教材上的所有问题。如:教材第2—5页“圆的认识(一)”共有10个“?”,课前教师要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教材第35页“图形变换”,教师课前不弄懂,课堂上就根本上不下去,学生说的对不对我们都不知道。有的问题,教师用书上有答案,但我们教师只是从教师用书上把答案搬过来,而没有真正弄懂,那就不会教学生。如:教材第78页的“观察物体”。操作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操作能突破教学的难点,要操作就要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如:教材第39页“数学欣赏”,很难,有教学用具就好办多了。教材第73页“数字的用途”,课前要让学生收集家人身份证号码和当地的邮政编码。二、教给学生必要的估算策略和方法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算是计算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估算与口算、笔算有机配合,能有效提高精确计算的准备率和速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有计算问题,也处处离不开估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估算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方法灵活,策略多样。估算与其他的计算方法相比,方法更趋灵活,策略更加多样。二是结果是一个范围。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误差有正负之分,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三是主要用口算。估算的运算过程不是用笔,是采用口算形式,在允许范围内,越简单越好。四是关注感觉。估算的重要价值不在于算,不在于结果的多少,而在于对数的感觉,关注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估算策略和方法,如:教材第69页“数据世界”中涉及的估算方法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由部份数推出大数。三、要作必要的数学笔记,要多练习北师大版课标教材,有的结论教材上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等活动得出,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结论,要要求学生作必要的笔记。如:教材第3页“画一画”、“想一想”后有关同一个圆里的直径和半径要作笔记。教材第50页,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要作笔记。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多练习,多做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北师大版课标教材题量少,远远不能满足“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要求。除了做课本上的题外,还要让学生做助学材料上的题。无论是做课本上的题还是做助学材料上的题,都要讲求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做题,让每个学生都发展。千万不可用少部份学生的练代替大家的练。四、体现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活动获取知识这次课程改革,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倡导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材第6—7页“圆的认识(二)”中的“折一折”、“做一做”。要让学生通过“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