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寄语:父爱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爱。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情感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感受它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生字词。2.画出毛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内容及毛主席所做出的电文批示。我会读:拟定勋鉴殉职眷恋奔赴踌躇黯然地域狂轰滥炸原封不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一:主席勋鉴: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电文二:……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电文三:……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毛主席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主要内容:在()战争中,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彭德怀总司令请求破格将毛岸英的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请求把岸英(),最后毛主席决定将岸英()。抗美援朝毛岸英运回国安葬葬在朝鲜葬在朝鲜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资料一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资料二毛泽东是一位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父亲,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深情小结二、选择合适的词语连线搭配。发来悲痛献出生命指挥电报奔赴眷恋强忍作战无限朝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