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2012年家庭教育论文评选“不一样”的爱——探讨家庭教育中如何适时适度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摘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孩子的成长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也不可能照顾的面面俱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孩子一不顺心就哭鼻子,遇到问题就闹情绪,长期下去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适应社会是很不利的。如果我们现在一点都不让自己的孩子经历挫折,将来孩子长大了,离开了父母,遇到挫折就会变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要统一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适时、适度的引导和赏识幼儿;遵循规律,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样既强化了幼儿的意志又锻炼了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成长的收获,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关键词家庭教育适时适度幼儿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些困境,教孩子独自去面对,去战胜,让孩子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很多人害怕挫折,因为挫折容易打击我们的热情和信心,容易让我们的路变得不平坦。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挫折的心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视挫折,巧用挫折,让孩子在挫折中增长见识、磨练意志、建立自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那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度的挫折教育呢?一、父母要有正确的挫折教育观挫折无处不在,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父母不要过高的期望孩子可以这样或那样,因为我们的这些期望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压力。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遇到失败和挫折,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如:孩子走路摔跤,有的家长会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坏,让宝宝摔了一跤,我们打地面。”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的面对挫折。作为父母我们要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都没有关系。反之,如果父母把孩子放在一种特殊的地位,与其溺爱、事事包办代替,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鸡蛋壳”心理:在家任性、自私、无礼,一旦走出家庭,失去父母的仗恃,就会变的胆小、畏缩、缺乏独立性,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知识经验。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培养孩子把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勇气放在第一位,有意识地将挫折和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去面对挫折,解决问题,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统一教育观念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与祖辈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关键还是要双方多进行沟通和协调,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好。所以,更要静下心来分析和梳理经验,心平气和的来缓解产生的矛盾,而不是观点的反驳。如:当孩子受挫后,父母有必要对其进行诸暨市2012年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教育,但常常出现祖辈出现干预或包办代替的情况。这是,父母和祖辈们就有必要在教育前进行思想上的统一,父母可以把目的、原因、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教育方法的利弊等与老人们进行沟通、商讨,达成一致。同时也可以运用孩子的力量,让孩子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干得好这些。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又让老人学会放手。三、抓住时机,细心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照顾自己,从刷牙、洗脸、穿衣服、吃饭等小事做起,放手让孩子做,一开始可能做的不够好,那也没关系,只要敢尝试就会有收获。当然,有时孩子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一旦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大哭大闹。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作为父母应该耐心的引导,让孩子想办法以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而不是一味的“屈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当孩子遇到困难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我们要及时疏导、帮助其建立自信。如: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下意识的让幼儿尽早的实现“第一次”;帮助幼儿分析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