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缘由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先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户口、住房、上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许多农夫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夫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化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第1页共17页出。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欢乐的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须要探讨的问题。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间的差距也慢慢拉大,越来越多的农夫青壮年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打工,而把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夫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随之而来,在广阔农村也产生了一个特别的未成年人群体,第2页共17页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相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因此,极易产生相识、价值观上的偏离,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调查,这个群体的人数在不断壮大,并且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正处于义务教化阶段的未成年孩子。”进一步细化为“年龄在6~16周岁,寄留时间累积超过6个月的儿童。”留守第3页共17页儿童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别群体。依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近三成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以上。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79.7%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挚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缘由1.留守儿童一般生活状况留守儿童多产生于中西部地区贫困的农村,由于家中经济困难,第4页共17页在吃、穿方面条件较差。由于缺乏身体所必需的养分,生长发育较慢个子小、常被同学欺压,因此,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易产生孤独感甚至是被遗弃感。2.家庭教化的缺失家庭教化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儿童的成长受父母双亲的干脆影响,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都是从孩提时养成的。良好的家庭教化可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第5页共17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家庭教化是对学校教化的重要补充,它能保证学校教化的效果并且更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学校教化着眼于一个班级的全体,而对个体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家庭教化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到个体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由此可见家庭教化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见面机会少,父母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挚友照看,甚至有的儿童长期无人监护。由于父爱母爱缺失、与父母缺乏联系沟通、监护人素养低下且教化方式不良等缘由,致使一些留守儿童产生了孤僻、内向、骄纵、霸道等不良心理问题。第6页共17页3.学校教化缺乏关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化,增长学问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育儿童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的主战线。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寄宿在学校。假如学校和老师真正关注留守儿童,注意对留守儿童健康身心的引导和培育,就会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反之,若在活动中对他们表现出的勤奋和仔细视而不见,则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肯定的损害。学校和老师能否刚好发觉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